據天然橡膠生產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中國天然橡膠產量為69.3萬噸,為全球第四大產膠國,這一成績無疑令人矚目。
但人們不知道的是,中國天然橡膠產業一度受制于人,甚至還被斷供。
從一窮二白開始
20世紀50年代初,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物資禁運,天然橡膠便在此之列。受美英等國的操縱,東南亞國家拒絕向我國出售橡膠。
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,百廢待興,中國還沒有自己的天然橡膠生產地基,橡膠供應一下子成了大問題。突如其來的斷供,刺激了中國發展自己的橡膠產業的決心。
1951年,大批軍隊、在校學生涌入廣東、海南,開啟了中國植膠事業。華南墾殖局便是在那時應運而生。
1958年,華南墾殖局首批橡膠開割,自此改變了我國不能自給橡膠的歷史。
在幾十年的發展中,中國橡膠產業發展得自然不是一帆風順,遇到了管理體制、經營策略上的種種難題。好在,我國一一跨過這些難關,并摸索出超低頻割膠制度、產加銷運作機制等經驗。
甚至,中國橡膠還種到了北緯17度以北的地區,打破了西方國家長久以來固有論斷。
并且,中國天然橡膠產業還走出國門,走到了國際市場上,實現了從依賴進口到出口的逆襲,讓人十分動容。
廣東農墾集團
廣東農墾集團是中國植膠事業中,最忠實的見證者,其從最初的華南墾殖局開始,在時代的變革、行業的要求之下,成為了如今的廣東農墾集團。
經過一系列的海外并購,廣東農墾集團規模實現了有效擴張,并在2016年晉升為全球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經營規模最大的企業,贏得了世界的矚目。
據公司官網顯示,如今廣東農墾集團擁有200余萬畝天然橡膠種植面積,擁有150萬噸年加工能力。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,廣東農墾集團都開展有業務。
從廣東農墾集團的成長中,能夠看出中國植膠事業從無到有,從有到大的發展歷程。
到2020年時,我國橡膠總面積已達1715萬畝,實現了70多萬噸的年實際制膠量,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。從2017年到2020年,廣東農墾集團的營收始終在百億元以上。
中國橡膠擔憂
不過也應認識到的是,中國天然橡膠產業其實有著不小的隱患。其中,未來橡膠產業會出現的巨大供應缺口,尤為令人擔憂。
我國并不是傳統的橡膠種植區,當前我國宜膠地已經基本開發完畢,未來增長潛力有限。而且,受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,農戶植膠熱情并不高,因此出現了大面積天然橡膠遭棄割或間歇性割膠的現象。這無疑令人警惕。
但中國天然橡膠需求量卻在迅猛增長,到2020年時,我國天然橡膠自給率已經跌至13.7%。在高性能膠領域,我國依賴進口的境況更是嚴峻,這無疑威脅著中國航空航天、船舶等高端產業的發展。
其實不只是中國,近兩年來群求天然橡膠產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。然而,全球天然橡膠需求量增長卻沒有因此停止。這一漲一落無疑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。
中國天然橡膠協會專職副會長鄭文榮指出,2023年全球天然橡膠供應將出現供求失衡的問題,而在2025年時,供求缺口將撕裂到40萬噸。
這將會影響天然橡膠下游產業,并掀起一輪新的資源爭奪戰,這樣的情況無疑令人憂慮。
當前,如何應對即將出現的“天然橡膠荒”,成為了我國最為緊迫的問題之一。